• 咨询热线:023-55451555
  • 登录/注册
  • 退出
  • 微信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产分享 > 数字经济

<P>强科技 推技术 提单产 <BR>——山东省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调研报告</P>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4-29

  为总结推广山东省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成功经验,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调研组聚焦“推技术提单产”主题,采取分组探访、座谈交流、个别沟通等方式,赴齐河县、禹城市、平原县和陵城区深入调研,站在历史维度、机制高度,揭开德州由“昔日盐碱滩”到“今日吨半粮”背后的科技密码。

  总体看,70多年来,德州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因时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盐碱地治理、小麦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重大技术,是实现从广种薄收到稳产增产、从“吨粮”到“吨半粮”的关键推动力。  

  抓改土

  盐碱荒地变沃土

  德州历史上旱涝碱灾害频繁,曾有盐碱地600余万亩,“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年年白忙活、只见播种不打粮”,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经过多年综合改造利用,基本都已成为高产农田,只有庆云县、乐陵市的个别地方还存在一定面积盐碱地。德州“废地”成沃土,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盐碱土改良治理阶段(1966—1985年)。在中国农科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等的技术支撑下,围绕“让盐碱荒地能产粮”目标,德州市大力推广应用“井、沟、平、肥、林、改”内陆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井,即井灌井排,抽出土壤盐分;沟,即挖掘排水沟排盐;平,即平整土地;肥,即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林,即种植林网,降低地下水位;改,即改变种植制度。

  中低产田改造阶段(1986—2009年)。盐碱地虽得到初步治理,但农田土壤肥力仍然偏低、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围绕“让土地多产粮”目标,德州市通过推广应用盐碱地淡化肥沃层培育等技术,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区域粮食单产连年提升。2009年,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单产合计1061.4公斤,成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

  高产高效阶段(2010年至今)。聚焦“让土地产好粮”,德州推广应用化肥增效减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同时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完善基层农技体系、推进农机农艺融合。2023年,被确定为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经过多年创建,奠定了土壤地力肥沃、农田基础设施良好的高产基础。2023年7月,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创建“吨半粮”示范区。2023年,德州市61.8万亩地块平均亩产1576.3公斤,“吨半粮”创建实现“开门红”。  

  齐抓共治、藏粮于技

  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德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书记抓粮”、党政同责,抓实各项田管措施,全力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

  实现由“单项技术应用”向“多技术集成创新”转变。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全市每年培引高产、优质、抗逆性好新品种10个以上,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特别是针对2023年严重秋汛,形成以“四补一促”为重点的秋收秋种技术意见,保障粮食丰收到手。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坚持一切品种服务于农机,一切农艺统一于农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动制造出大豆玉米套种分体式播种机,较好解决了行距不稳定等问题。强化技术推广服务。选调、选聘业务突出的县乡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成立农技推广区域站,实行统筹调配,加强一线推广力量,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做到村村都有农技员包片指导。建设种业提升等“六大工程”,每个工程组建一支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

  实现由“一家一户”到适度规模转变。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目前德州市规模化种植粮食面积达398万亩,占比接近50%,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4100多个,有效实现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党支部领办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后,312户村民全部入社,将村里的3306亩耕地委托给5人管理,300多名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形成“服务组织+村集体+小农户”等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4400多家。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探索收益“334”分配模式,按照“保底+分红”模式,盈余以“334”比例二次分红,服务组织、村集体分别拿30%,农户按照40%拿大头,走出了一条企业长远发展、村集体持续增收、农户共同富裕,多方共赢的路子。

  实现由“部门作战”向“全市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转变。四级书记带头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指挥田”(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领抓500亩以上、200亩以上、100亩以上“指挥田”,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实际确定“指挥田”亩数)。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把“指挥田”抓成“责任田”。上下联动协同抓。德州市与农业农村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农业农村部派出挂职干部担任德州市委常委跟进指导,构建形成部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动”格局。健全考核落实抓。把创建“吨半粮”示范区列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加大“四不两直”督导力度,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对推进不力的降低考核档次。  

  创新生产组织方式

  实现大面积均衡提单产

  “推技术提单产”目的是通过技术集成推广,实现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这表面上看是由点到面扩大规模的过程,实质上是转变生产组织方式的过程,德州经验说明,实现大面积均衡提单产,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在规划布局、技术服务、整合资源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集成创新。

  以“大规划”解决扩大易变形问题。一般的高产示范片都安排在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效果十分显著。如今要搞大面积均衡增产,势必要扩大到基础条件不太好的地块,这就需要部分地区立足实际,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示范布局上,先建小的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整个地区大面积粮田整体实施高产创建。

  以“大推广”解决技术供给不足问题。技术服务跟不上,是制约大面积均衡增产的一个主要因素。以陵城区为例,当地平均每个农技人员要负责指导约2万亩土地,任务相当重。对此,可根据县域粮食生产等布局,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大力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及生产咨询,为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技术服务。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与基层农技体系错位发展、互促共进。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必须统筹科研人员、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等技术力量,不断提高技术服务到位率。

  以“大联合”解决独木难成林问题。大面积均衡增产要跨乡镇、跨区县进行,要整合不同部门的项目投入,还要吸引种粮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协调工作任务很重。“大联合”的关键是实施“一把手”工程,“书记抓粮”,构建一套长效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系统谋划农业技术推进落实

  坚持当前“急抓”与“绵绵用力”结合,聚焦七大作物,分层分类施策,突出大豆玉米,突出品种、农机和集成,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农民培育针对性,以县域为主要单元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专家产量变农民产量。

  着力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应用。重点按照增产潜力较大、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成熟配套等标准,推动良种良法良制有机结合。挖掘品种增产潜力。加快攻关,在高产高油大豆、丘陵农机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对已遴选出的第一批增产潜力较大、适宜加快推广的“黑农84”“登海605”等75个重大品种,逐个品种加快推广。兼顾高产和安全目标,分地力选用不同类型的品种:高产田优先选用高产潜力型品种,中低产田选用抗逆稳产型品种。强化分类施策。聚焦产量提升,重点选择玉米大豆耐密植、宜机化、抗虫耐除草剂品种,配合水肥精准调控、宽台大垄栽培等技术;释放资源潜力,重点选择短生育期油菜、耐荫大豆等品种,配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毯状苗移栽等技术,充分挖掘冬闲田潜力;适应区域条件,重点选择再生稻、耐盐碱水稻、多年生稻等区域特色品种,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满足不同区域丰产需要。加速农机农艺融合。牢牢抓住种植大户和农机手,分区域遴选有实力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应用高效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农机手培训针对性。加快研发、改进,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的适应性、适配性和可靠性。特别是针对玉米,要加快丘陵山区、青贮玉米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种植大豆要重点解决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大豆免耕精密播种技术难题,完善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械。

  系统谋划抓手载体。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分区域设立技术集成创新平台,组织大户、合作社等率先应用高产品种、高效农机。明确推广主责。指导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制定品种技术推广应用任务清单和技术方案,纳入约束性指标考核。打造集成创新平台。统筹抓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好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作用,分区域设立技术集成创新分中心。特别注意发挥地市农科院作用,推动其与同级农技中心紧密合作,承担起本区域提单产技术集成创新任务,提供分品种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并开展好相应技术指导服务。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推广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好做法,加强与供销系统协同,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流转和全托管、半托管等多种模式,引领、带动小农户增产增收。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科技小院”、承担政府购买服务、技术承包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不断创新落实机制。加强组织推动,搞好政策衔接,集聚各方合力,切实把“推技术提单产”抓出成效。建立双线包保机制。坚持行政、技术双线并行,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创设政策,科研专家、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帮助生产主体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可以以县域为单元确定行政、技术包保人,签订提单产工作责任书,县里明确乡、村包保人,实施网格化管理。健全政策保障。将“推技术提单产”相关任务列入粮食党政同责考核和乡村振兴有关考核范畴。增加农业生产补贴资金,统筹运用金融、保险、担保等政策,加大对成熟品种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注重宣传总结。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对在“推技术提单产”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农技人员予以表扬。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最美农技员等向该类人员倾斜。持续选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多方推技术、聚力提单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商标注册,商标代理,商标交易,商标维权,知产代理,专利申请,版权申请,免费建网站,请上聚缘知产

本文地址:https://www.jyip.com/zx/xw/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您喜欢内容,请收藏网站,随时浏览最新文章。聚缘IP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联系我们】

上一篇:让农村消费不断扩容升级
下一篇: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激发消费潜力
热门服务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