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热线:023-55451555
  • 登录/注册
  • 退出
  • 微信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产分享 > 数字经济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4-2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凸显了在新发展格局下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这既是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要求,也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战略安排。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粮食安全战略的指引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确保了粮食生产在前期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再上新台阶。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同比增长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3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可以轻言过关了。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粮食高位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饲料粮产不足需,粮食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4687万吨,约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1%。尽管进口量较2023年减少10.7%,但三大主粮进口量均超过进口关税配额。其中,小麦进口数量进一步走高,2023年累计进口996万吨,同比增1.9%,超进口配额32万吨;玉米进口2062万吨,同比减27.3%,超进口配额1342万吨;稻谷及大米进口619万吨,同比增长24.8%,超进口配额87万吨。

  我国粮食进口量大,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动越来越紧密。从当前形势看,2023年的国际粮食市场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面临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风险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月份报告显示,乌克兰受严峻的财政限制、基础设施被毁以及部分地区农民难以下地劳作等多重原因影响,2023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下降约40%,导致其出口能力也将大幅下降。天然气的价格仍然在波动,化肥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可能导致全球化肥使用量减少,威胁粮食产量。面对外部环境的动荡不安、世界变局的加快演变,我们必须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2023年粮食生产的“硬杠杠”。从长期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尽快推动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提高粮食产能首先要“夯基础”,即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地”的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不仅要保住耕地数量,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更要提升耕地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在“技”的方面,重点在于提高单产,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配套。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

  提高粮食产能还要“强政策”,增强政策支持力度来调动和提升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以价格政策来稳定农民的种粮预期。要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以补贴政策来平衡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比较效益。要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以保险政策来应对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总而言之,就是通过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来保障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让农民种粮不吃亏。通过逐步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让主产区抓粮经济上得实惠。

  提高粮食产能更要“促经营”,以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经营增效。一方面,要推进经营方式变革,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户经营能力。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另一方面,要做好产销衔接、延长粮食产业链,加快实现粮食产业增值增效。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一直存在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农户粮食生产与加工企业需求存在质量和品种错位;初加工和落后产能占比偏高,优质粮油供给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充分,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过健全粮食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商标注册,商标代理,商标交易,商标维权,知产代理,专利申请,版权申请,免费建网站,请上聚缘知产

本文地址:https://www.jyip.com/zx/xw/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您喜欢内容,请收藏网站,随时浏览最新文章。聚缘IP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联系我们】

上一篇: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形式
下一篇:扛牢责任 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热门服务和内容